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有關情況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c9ab1205b4d9.68329551.

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有關情況_網上直播_中<a href="https://08comedesign.com/">互動裝置</a>國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7月14日(星期三)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實錄

<strong>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a href="https://08comedesign.com/">策展</a>易市場上線交易有關情況_網上直播_中國網</strong>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邢慧娜: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7月擇時啟動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邀請到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先生、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先生,請他們為大家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

首先,有請趙英民先生作情況介紹。

2021-07-14 10:00:21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 趙英民:

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與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受到了國際國內的高度關注和期待。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2015年以來習近玖陽視覺平總書記在多個國際場合就碳市場建設作出重要宣示。2021年4月22日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宣布中國將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上強調要加快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韓正副總理多次提出要求,并協調推動全國碳市場建人形立牌設工作。生態環境部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建設方案,牽頭組織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目前相關建設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7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決定在7月擇機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展上線交易。

中國的碳市場建設是從地方試點起步,2011年10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7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2013年起,7個地方試點碳市場陸續開始上線交易,有效促進了試點省市企業溫室氣體減排,也為全國碳市場建設摸索了制度,鍛煉了人才,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2017年末,經過國務院同意《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印發實施,要求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根據“三定方案”新職能職責的要求,積極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各項工作。一是構建了支撐全國碳市場運行的制度體系,先后出臺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和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等管理制度,以及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核查等技術規范。同時,正在積極配合司法部推進《國務院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立法進程。二是穩妥制定配額分配實施方案。明確發電行業作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市場啟動初期,只在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之間開展配額現貨交易,并銜接我國正在實行的碳排放強度管理制度,采取基準法對全國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分配核發首批配額。三是扎實開展數據質量管理工作。嚴格落實碳排放核算、核查、報告制度,在企業報告、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核查的基礎上,舞臺背板生態環境部組織專門的督導幫扶,監督指導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加大核查力度,組織開展核查抽查,通過對地方督促檢查和對企業現場抽查,進一步加強對數據管理,提升數據質量。四是完成相關系統建設和運行測試任務。利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我們建設了重點排放單位溫室氣體排放信息管理系統,指導推動湖北省、上海市完成了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的建設任務,并且通過了系統的測試和驗收。五是組織開展能力建設,提升能力水平。對各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相關企業、第三方機構等持續開展了全國碳市場系統培訓,培養溫室氣體核查、核算、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我先簡要介紹這些情況。下面,我和李高同志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

2021-07-14 10:07:22

邢慧娜:

大家可以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2021-07-14 10:17:55

總臺央視記者:

全國碳市場在碳達峰和碳中和過程中發揮了什么樣的具體作用?我國全國碳排放市場FRP的建設工作下一步如何推進?謝謝。

2021-07-14 10:21:14

趙英民:

謝謝你的提問。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制度創新,也是落實習近平主席對外莊嚴宣示承諾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VR虛擬實境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今年是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超過了2000家,我們測算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這些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全國碳市場對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義非常重要。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推動碳廣告設計市場管控的高排放行業實現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的綠色低碳化,促進高排放行業率先達峰。二是為碳減排釋放價格信號,并提供經濟激勵機制,將資金引導至減排潛力大的行業企業,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動前沿技術創新突破和高排放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的轉型。三是通過構建全國碳市場抵消機制,促進增加林業碳匯,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助力區域協調發展和生態保護補償,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四是依托全國碳市場,為行業、區域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資渠道。

國內外實踐表明,碳市場是以較低成本實現特定減排目標的政策工具,與傳統行政管理手段相比,既能夠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又能夠為碳減排提供相應的經濟激勵機制,降低全社會的減排成本,并且帶動綠色技術創新和產業投資,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碳減排的關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扎實做好全國碳市場各項工作,持續完善配套制度體系,推動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技術法規、標準、管理體系。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礎上,逐步將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業,根據需要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實現全國碳市場的平穩有效運行和健康持續發展,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的作用。謝謝。

2021-07-14 10:21:28

紅星新聞記者:

碳交易的前提是碳排放的準確量化。生態環境部目前在強化排放監測、核查排放數據方面有哪些有效措施?如何保證配額分配公正合理,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措施保證數據質量?謝謝。

2021-07-14 10:29:39

趙英民:

謝謝你的提問。的確,市場要進行交易最基本的基礎是要確保碳排放數據的真實準確,這也是我們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碳排放數據質量工作,在連續多年開展各相關行業碳排放數據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強化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前的數據質量管理,我們專門印發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品牌活動《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試行)》,對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核算和報告進行統一規范,對省級主管部門開展數據核查的程序和內容提出嚴格要求。按照現在的工作程序,在企業報告數據和省級生態環保部門核查工作完成以后,生態環境部還組織了對地方的督促檢查和對企業的現場抽查。同時,我們進一步加強了對企業和第三方機構的信息公開力度,要求企業公開排放情況。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公開核查技術服務機構從業業績,以信息公開方式加強行業監督和社會監督。根據核查的情況看,總體來說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是符合要求的。

在配額分配的公正性方面,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的方法是全國統一、公開透明的。企業根據排放情況可以自行計算,得出應該獲得的配額數量。配額分配的基礎是經過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核查后的碳排放相關數據,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重點排放單位對排放數據的核查結果乃至分到的配額有疑義的還可以復核申訴。在配額分配的合理性上,目前配額采取的是以強度控制為基本思路的行業基準法,實行免費分配。這個方法基于實際產出量,對標行業先進碳排放水平,配額免費分配而且與實際產出量掛參展鉤,既體現了獎勵先進、懲戒落后的原則,也兼顧了當前我國將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列為約束性指標要求的制度安排。在配額分配制度設計中,考慮一些企業承受能力和對碳市場的適應性,對企業的配額缺口量作出了適當控制,需要通過購買配額來履約的企業,還可以通過抵消機制購買價格更低的自愿減排量,進一步降低履約成本。

為了進一步提升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積極推動盡早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加大對數據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執法保障。二是持續加強能力建設,提升碳市場參與各方業務能力。三是加強監督指導,持續開展對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和企業的監督幫扶,狠抓數據管理。四是加強信息公開和信用體系建設,借展場設計助全社會力量對數據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從而提升全國碳市場的數據質量。

謝謝。

2021-07-14 10:30:07

南方都市奇藝果影像報記者:

從地方試點到全國碳市場上線,我國的探索經過了十年,能否介紹一下這十年間總結了哪些經驗?以及全國碳市場和地方碳市場運行和管理有什么異同?全國碳市場和地方碳市場如何保證平穩過渡接軌?謝謝。

2021-07-14 10:33:06

趙英民:

這個問題請李高同志回答。

2021-07-14 10:33:55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 李高:

謝謝你的提問。我們國家的碳市場建設從地方試點起步,從2011年10月以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兩省五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地方試點從2013年6月先后啟動了交易。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經驗包裝盒。幾個試點市場覆蓋了電力、鋼鐵、水泥20多個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到2021年6月,試點省市碳市場累計配額成交量4.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約114億元。成果也體現在兩個方面,重點排放單位履約率保持很高水平,市場覆蓋范圍內碳排放總量和強度保持雙降,對于促進企業溫室氣體減排,強化社會各界低碳發展的意識,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我想,這些寶貴經驗體現在一些制度設計上,包括地方法律法規的建設、配額分記者會配方式、交易方式等方面,在人才隊伍方面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人才隊伍。

全國碳市場和地方試點市場的設計原理是一樣的。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們在充分借鑒試點碳市場經驗基礎上,明確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分階段、有步驟地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在覆蓋范圍、準入門檻、配額分配方面的制度設計和試點市場有一定的差異。7個試點碳市場在納入的行業范圍、門檻也是根據各地的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和各地溫室氣體控制目標、管理要求來定的。全國碳市場從發電行業起步,全息投影全國碳市場建設以后,我們工作重點轉向確保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平穩、有效運行。地方的碳市場要逐步地向全國碳市場過渡。目前,全國碳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不再參加地方碳市場的交易。避免一個企業既參加地方碳市場又參加全國碳市場的情況。

在具體過AR擴增實境渡的時間表、路線圖方面,還要根據全國碳市場發展、根據地方試點實際情況進一步研究。在全國碳市場建立的情況下,我們不再支持地方新增試點,現有試點可以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同時做好向全國碳市場過渡的相關準備工作。謝謝。

2021-07-14 10:34:15

封面新聞記者:

請問在碳排放權交易中,環境部門如何對企業和單位進行監管?對于虛假登記和交易等情況,環境部門如何處理?謝謝。

2021-07-14 10:42:00

趙英民:

這個問題剛才大型公仔在回答如何強化數據質量的時候,已經涉及到一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制度基礎是強制性的減排履約責任。同時,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具有操作環節多、規范性要求強、專業要求高的特點,因此必須要在法治軌道上進行。去年年底,生態環境部為了建設全國碳市場、推動全國碳市場的啟動運行,制定發布了一系列有關碳市場相關制度,初步構建了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

去年年底,我們出臺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對碳市場交易主體的條件、交易產品、交易方式、各參與方權利和義務等作出了規定。我們印發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啟動了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今年以來,又陸續發布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核查指南以及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規則等一系列文件,這些制度文件的發布都是為了規范市場運行管理的各個環節。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三個管理規則,針對登記、交易、結算活動各環節明確了監管主體和責任,細化了監管內容,實現了整個碳市場流程各個環節的全覆蓋,形成閉環,實現了精細化監管,從而有效地防止虛假登記和交易,保護各方交易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整個市場秩序和公平。

下一步,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推動相關工作制度的落實。一是指導監督,主要是對市場各參與主體嚴格按照相關制度規定開展業務進行指導監督。二是能力建設,主要是加強對市場參與主體以及生態環境系統的碳市場相關能力建設,推動各個單位相關方懂制度、守制度、用制度。三是聯合監管,碳市場監管涉及到多項法律法規,監管職能也涉及到國務院很多部門,我們將協調相關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組織開展對碳市場運行各個環節的聯合監管。四是立法保障,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盡快出臺,以更高層次的立法保障碳市場各項制度有效實施。

謝謝。

2021-07-14 10:42:23

21世紀經活動佈置濟報道記者:

全國碳市場首批納入的企業2000多家都是發電企業,這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其他重點行業領域現在準備情況如何,大概什么時候可能納入?對于碳市場的配套制度,接下來有什么樣的規劃?謝謝。

2021-07-14 10:47:52

趙英民:

全國碳市場選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發電行業直接燒煤,所以這個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大。包括自備電廠在內的全國2000多道具製作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年VR虛擬實境排放二氧化碳超過了40億噸,因此首先把發電行業作為首批啟動行業,能夠充分地發揮碳市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積極作用。二是發電行業的管理制度相對健全,數據基礎比較好。因為要交易,首先要有準確的數據。排放數據的準確、有效獲取是開展碳市場交易的前提。發電行業互動裝置產品單一,排放數據的計量設施完備,整個行業的自動化管理程度高,數據管理規范,而且容易核實,配額分配簡便易行。從國際經驗看,發電行業都是各國碳市場優先選擇納入的行業。既然它二氧化碳排放大、煤炭消費多,所以這個行業首先納入,可以同時起到減污降碳協同的作用。

結合國家排放清單的編制工作,我們已經連續多年組織開展了全國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等高排放行業的數據核算、報送和核查工作。因此這些高排放行業,他們的數據核算、報送核查工作也是有比較扎實的基礎。為做好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的基礎準備工作,目前我們已經委托相關的科研單位、行業協會研究提出符合全國碳市場要求的有關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建議。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成熟一個批準發布一個的原則,加快對相關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研究制定分行業配額分配方案,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以后,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導氣候投融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下來,碳市場啟動后還有個磨合、完善、穩定的過程。我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為隨后行業覆蓋面的擴大、交易品種的增多打下基礎,積累經驗,推動中國碳市場健康發展。謝謝。

2021-07-14 10:48:09

中國日報記者:

目前碳市場相關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如何?為了滿足全國碳市場運行的人才需求,生態環境部做了哪些工作?隨著全國碳市場從發電行業拓展到其他行業,生態環境部將采取哪些措施加快相關人才隊伍建設?謝謝。

2021-07-14 10:48:27

李高:

謝謝你的提問。碳市場建設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專業隊伍建設非常重要,我們把加強碳排放領域、碳市場相關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奇藝果影像相關人員的能力作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持續開展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我們組織編制了全國碳市場系列培訓教材,培訓教材涵蓋碳市場運行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還錄制了相關的視頻。專門針對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相關機構,包括技術服務機構、技術支撐機構,包括參與碳市場相關的企業開展了能力建設大型公仔培訓,初步計算超過60場。2019年10月-12月,組織相關支撐單位舉辦了8期17場次碳市場配額分配和管理系列培訓活動,也是為了發電行業的配額分配和碳市場啟動工作打好基礎。配額分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于剛剛接觸的企業和相關管理部門來講也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我們專門就配額分配有關內容對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發電行業企業開展培訓,就這一項專項的培訓,參訓規模超過6000人次。此外,支持相關省市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中心、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積極開展了大量的全國碳市場相關能力建設培訓工作和活動品牌活動

近來有一個新變化,2021年3月,碳排放管理員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也就是說,未來碳排放管理員是我們國家承認的一個職業。下一步要依托職業培訓來進一步開展相關培訓活動,加強碳排放領域、碳市場相關人才隊伍建設,把這個重要渠道發揮好。

全國碳市場很快要上線交易,我們將以上線交易為契機,繼續深入開展覆蓋發電、建材、有色金屬、石油化工、鋼鐵以及更多行業的能力建設培訓活動,設置更有針對性的專門培訓課程,為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技術服務機構和企業的碳排放管理、碳市場管理相關人員進行學習。同時,進一步加大支持和指導力度,支持相關行業協會、支撐單位加快推動規范碳排放管理員新職業的發展,鼓勵地方企業開展系統全面、形式多樣的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活動,全方位加大人才隊全息投影伍的培養力度。通過各種培訓活動,進一步提升碳市場從業人員素質,包括管理、服務、核查機構的相關人員,在持續強化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數據質量方面進一步加強培訓,讓相關人員更好地理解我們相關的管理要求、管理流程策展,通過這樣一些工作更好地支撐全國碳市場建設,為碳市場的平穩運行和進一步的擴大、深化打好人才基礎。我回答到這兒,謝謝。

2021-07-14 10:48:4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碳市場啟動以后,社會普遍關注的是碳價。全國碳市場的碳價如何形成?在起始階段將處于什么樣的水平?如何利用碳市場形成合理有效的碳價格引導企業減排?謝謝。

2021-07-14 10:51:12

趙英民:

碳市場將通過價格信號來引導碳減排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推動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引導資金流動。人形立牌這是碳市場追求的一個重要效果,因此碳價非常重要。

從微觀和近期來看,碳價主要還是由配額供需情況決定。從宏觀和長遠看,碳價由經濟運行和行業發展總體狀況和趨勢決定。坦率說,碳價過高和過低都不好。碳價過低,將挫傷企業減排的積極性;碳價過高,也將導致一些高碳企業負擔過重。因此合理的碳價,既可以彰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的決心和力度,又能夠為碳減排企業提供有效的價格激勵信號。碳價是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因此出現碳價波動是正常的,但是劇烈波動,過高、過低都不利于碳市場的長期穩定運行。

目前,全國碳市場還沒有啟動,所以還不好說碳價是多少。但從全國7個地方試點運行情況看,近兩年加權平均碳價約在40元人民幣左右。目前,在全國碳市場相關的制度設計中 TC:08designfollow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