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7f3b2a6a32f9.24083928.
為了更好發揮科技特派員社會化、專業化服務作用,日前,北京科技創新促進中心組織60名科技特派員走進平谷農業中關村,開展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服務、應用場景創建等系列服務。系列活動先期從平谷開展,后續會將工作機制和模式在其他農業中關村重點區進行推廣,引導更多的科技特派員參與農業中關村建設,全息投影開展持續性服務。
近年來,北京市探索建立了以一批骨干科技特派員為典型引領、法人科技特派員單位為輻射帶動、科攤位設計特派工作站平臺為科技示范、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為服務抓手、北京科特派在線平臺為信息化支撐的點、線、面相結合,供給與需求相匹配的科技特派員服務體系,同時引導法奇藝果影像人科技特派員單位探索多種服務模式,在促進京郊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進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成效,為京郊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人才支撐。
科技特派員+“科技書記”——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2022年3月,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選派了11名骨干科技特派員下沉京郊一線擔任村“科技書記”,專業涵蓋農林漁的多學科和多方向,有效推動了平谷農業中關村和農業科技先行縣發展建設,構建了“科技書記”全方位、全產業鏈服務的新格局。
“科技書記”帶著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自主研發的新技術新成果,采用基因組學篩選技術、功能微生物制劑、生物防治生產技術、防凍制劑、基質化栽培及快速育苗成園等技術手段,聯農帶農開展桃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及桃園提質增效技術示范,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平谷大桃品質提升和土壤改良的技術難題,為當地集體經濟效益提升提供助力。
兩年來,“科技書記”們在平谷開展各類項目16項,建設VR虛擬實境各類示范展示基地面積500畝、養殖水面超過200畝,推廣示啟動儀式范果樹、玉米、花卉等優新品種8個、推廣良種良法配套技術7項,打造了大宗淡水魚鯉魚和草魚、觀賞魚龍睛金魚和錦鯉、特色廣告設計養殖品種鱸魚和黃顙魚為主的3個相對獨立的養殖區域;開展線上專題培訓20余次,受眾人群超過2000人次;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實際需求、可落地可操作的指導性規劃規程。
“科技書記舞臺背板”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院依托百名科技特派員大型公仔對接百個基地行動,圍繞集體經濟薄弱村產業發展共推廣品種162個、配套技術69項、物啟動儀式化成果30個,提升直接經濟效益500余萬元。
科技特派員+教授工作站——
為農業賦予文創要素
近年來,北京農學院通過“揭榜掛帥”從需求側出發,遴選“掛帥出征團隊”,先后發布4批共55個榜單,驅動科技特派員投入生產加工一線達300余人次。
圍繞平谷大桃產業提檔升級,2019年以來,北京舞臺背板農學院選派教授高程達、副教授常麗紅作為科技特派員,組建“文創桃”設計創作團隊,在劉家店鎮寅洞村建立教授工作站,開展“文創桃”桃貼材質篩選、創意圖案設計、產品市場調研和銷售方案策劃,成功開發了大桃桃貼技術,解決了大桃展場設計表面有毛貼字難和圖案成形難的問題,成品率達到95%以上。
為了讓更多的創意設計落地劉家店鎮大桃產業,科特派團隊組織策劃桃貼設計系列大賽,撬動全社會資源關注、參與、服務鄉村振興。2022年舉辦的“農耕四海,桃貼八方”鄉村振興創意桃貼設計大VR虛擬實境賽,吸引了包括北京農學院、北參展京服裝學院、桂林理工大學、劉家店鎮本地農民、劉家店鎮小學、北京市十一中學、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員工等共計316人參與,征集了近500幅作品,27位農民參與其中。
目前,平谷區“文包裝設計創桃”在百度搜索詞條上已達到600多萬條,“文創桃”創意本身也作為中國經驗的一部分被巴基斯坦相關媒體報道,并在2022年入選第三屆全球減貧最佳案例。這種以賽引智的方式實現了農業與商業、鄉村與都市的有效對接,將文創元素賦予大桃、將論斤賣的桃子變成了按個賣的桃子,既抓住了桃貼設計參與者對榮譽感和成就感的需求,又滿足了個體增收和產業興旺的需求。
科技特派員+科技掛職——
打造“一經典大圖村一品”特色富民品牌
近年來,北京農業職業學院依托“科技特派員+科技掛職”模式,深入京郊農村一線,通過做強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智慧農業、助力平谷農業中關村建設等,打造了“上水溝村流蘇茶”“周莊食用菊”“賈峪全息投影口白海棠”“葦子水香椿醬”等“一村一品”特色富民品牌,助力首都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結合延慶區珍珠泉鄉產業發展,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選派科技特派員教授石進朝自2016年以來扎根上水溝村開展科技掛職服務。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石進朝充分利用上水溝村野生流蘇茶樹自然資源,通過實施科技項目帶動機制,建立流蘇茶示范園20大圖輸出畝,推廣流蘇茶優質高效栽培技術,打造了“上水平面設計溝村流蘇茶”這一“一村一品”特色富民產業,帶領村民走上“流蘇茶”產業振興之FRP路廣告設計。該項目獲得中央宣傳部公布2022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示范項目。
多年來,通過集中授課、田間示范、一對一技術指導等,石進朝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科技AR擴增實境引領帶動作用,先后開展流蘇茶優質高效栽培及初加工等實用技術培訓5000余人次,培養技術骨干10沈浸式體驗0余名,培育了一大批愛農業、善經營、懂技術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農民,帶動30個低收入戶人均年增收2000元,全部“脫低摘帽”。
近年來,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堅持科技掛職特色服務,目前場地佈置已有18批科技特派員在京郊開展掛職服務,持續選派5道具製作7人次,引入科研項目50余項,累計培訓指導農民7000余人次。
科技特派員+科技小院——
提升京郊農產品大型公仔價值
作為科技小院的創建單位,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把小院與科技特派員工作站聯合,在平谷區輻射帶動192個村解決1300多人就業,培訓農民6500余人次,成為服務京郊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積極踐行者。
針對京郊農產品價值低、營養品質有待提高等問題,2022年以來,中國農業大學選派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王沖和副教授莊明浩作為科技特派員,在山東莊鎮北屯村建立科技活動佈置小院,開展富硒小麥技術研究與示范,利用生產高附加值富硒優質小麥產品打開高端市場。
通過一年多的實踐,兩位科技特派員篩選出了適宜在平谷區山東莊鎮地區生產的富硒小麥品種,包括黑粒強筋小麥品種“農大3753”,及“京麥189”和“京麥12”3個小麥品種。與此同時,創新了富硒小麥納米硒營養強化關鍵技術、高效施用技術,精準控制富硒小麥中硒含量,充分模型保障富硒小麥的品質和安全。數據顯示,科技小院生產的小麥籽粒磨粉后平均硒含量大約為市面常見富硒小麥粉硒含量的4倍,按照當廣告設計前市場價格,富硒小麥畝產經濟效益與常規小麥相比增收4480元,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通過示范推廣,輻射帶動全村乃至全鎮富硒小麥的種植,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為助力當地傳統農業走向“高大上”的轉型路,王沖和莊明浩還通過科技小院設計產品包裝,創建“新農屯”品牌,為京郊農村特優農業產品增加新名攤位設計片,不斷提升了京郊玖陽視覺特色農產品影響力,助大型公仔力京郊農民增收及功能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TC:08designfollow
發佈留言